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朱标镇得住朱棣吗知乎

2024-03-08 15:18
69

朱标能镇住蓝玉吗?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时间线:


公元1355年,朱标出生。此时朱元璋28岁。


公元1392年,朱标去世。去世时38岁,朱标去世时,朱元璋65岁。


公元1393年,蓝玉案爆发。蓝玉案牵连了一万多人。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去世时71岁。


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起兵造反,靖难之役爆发。


从这个时间线你们看出什么了,也就是说,朱标病逝第二年,朱元璋就诛杀了蓝玉,而蓝玉和朱元璋相继去世不久,朱棣就反了。



我现在有一个假设,假设朱标不死,朱元璋会不会杀蓝玉,朱标和蓝玉都没死,朱棣还敢造反吗?


我的答案是朱标不死,不仅蓝玉不会死,就是朱棣也不敢造反。原因如下: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所生,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也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而且朱标此人也不负众望,他既有母亲马皇后温柔仁慈的一面,也有朱元璋的雄才。


所以,朱元璋十分喜欢朱标,而对他的培养也是精心的。



首先,朱元璋刚当上皇帝,就册立了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


其次,洪武十年,朱元璋在自己青春鼎盛的时候,就让朱标参政,既积累朱标的威信又锻炼朱标的能力。


再次,为了让朱标有学问,朱元璋专门请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写字,学习治理天下的大略等等之类的。



最后,为了让朱标顺利继位,或者说高枕无忧的继位,朱元璋亲自为他“拔刺”。


“拔刺”就是朱元璋执政初期的三大案,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公元1385年,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



其实,这三个案子都是铲除旧官僚政治集团,也就是功勋集团。同时,这三个案子都是这针对文官集团的。


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和丞相制度,集中了皇帝的权力。空印案和郭恒案都是清除了贪赃枉法的分子和元末遗臣。总之,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的儿子朱标铺路,留下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



而且他诛杀了这些旧官僚所产生的空缺,全部由太子朱标负责选拔,如此一来,朱标在朝中的势力和威望想不高都难。


朱元璋做恶人,朱标当好人,这位朱标积累了极好的威望和名声。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为朱标培养了蓝玉,让他有军方势力的支持,蓝玉就是朱标在军中的代表。蓝玉是朱元璋精心挑选出来辅佐朱标的大臣。



蓝玉本身就是朱标的亲密战友,朱标的岳父是常遇春,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有了这层关系,蓝玉对朱标的忠心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据说蓝玉曾在某次北伐归来的时候路过北京,发现了朱棣有反心,回到京城后直接提醒朱标说朱棣有反意,叫朱标小心。


由此可见,蓝玉对于朱标的忠心。



所以说,如果朱标不死,蓝玉肯定不会死。首先朱标肯定不会杀蓝玉。朱标这个人本来就宅心仁厚,温文尔雅。


其次,有朱标在,他能镇住蓝玉,朱元璋没有必要去清洗掉蓝玉,而且就算蓝玉嚣张跋扈,有些不法之事,朱标也会去维护。


可惜朱标英年早逝,结果蓝玉成了烫手的山芋。朱标没错,他有能力、威望、关系,能镇住蓝玉。蓝玉也服朱标。


但对于朱允炆这样一个毛头小子,蓝玉会忠心耿耿吗?



朱元璋内心是没有把握,而且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没办法,只好为皇孙“拔刺”了。


于是当年的血腥再一次上演,这一次,朱元璋是清除武将。如果说之前的三大案都是针对文官集团的清洗,那么,这次就是针对武将的清洗。



从公元1393年开始,朱元璋接连发动了多次针对武将的大案,首先是蓝玉案,蓝玉案中诛杀了一公十三侯二伯,之后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案。


这些个当年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勋武将全部被杀。


至此,朱元璋终于放心了,文官和武将的“刺”他都拔干净了,皇孙朱允炆的绊脚石都被搬开了。



问题是,朱元璋只算到了外人,他没算到自己人。当然,他也没时间去算了。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朱元璋将文官和武将都诛杀殆尽了,以至于朝廷根本没人才可用。


建文帝朱允炆能依靠的文官只剩下齐泰、黄子澄之流,武将也只有李景隆之流。如此也只能败于燕王之手了。



那么,如果朱标没死,朱棣敢反吗?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问题,但凡朱棣有一丝理智,他也不敢去送死。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朱标镇得住朱棣吗知乎

首先,朱棣造反的名义本来就不成立。朱标那样的威望和名声,你清什么君侧?


其次,朱标不死,蓝玉就在,朱标对蓝玉十分信任。而你燕王朱棣再厉害,能打得过身经百战的蓝玉吗?更何况朱棣只有一个城,而朱标是整个大明江山。



所以,朱标不死,朱棣根本不敢反。不仅不敢造反,就算朱标要削藩,朱棣也只能默默忍受。


我的总结就是朱允炆还是太年轻了,而且手底下根本没什么人才,齐泰、黄子澄他们只会要他去削藩,殊不知当年汉武帝削藩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的,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朱标如果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根本不会动争大位的心思。虽然,他自己也号称是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嫡子,但恐怕也就是他自己说说而已。

朱棣知道,削藩之后,自己就完全变成一个混吃等死的废物了。这种生活,久经沙场的朱棣当然难以忍受。

朱标是朱棣什么人?

朱棣的大哥是朱标(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籍贯南直隶凤阳(今安徽凤阳),出生于太平(今安徽当涂),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在朱元璋自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受到悉心教导,朱元璋亦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其为皇太子时,监国时宅心仁厚,体察百姓,深得朱元璋喜爱。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

朱棣和朱标是亲兄弟吗?

同父异母兄弟

朱标死得早,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记载很少,只有说朱棣跟兄弟们关系都挺好的,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不差。

朱标(1355年—1392年),明太祖长子,因先于太祖去世,未即皇位。谥称懿文太子,明惠帝即位后追尊为明兴宗。陪葬于南京明孝陵。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