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土地改革时间-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

2024-01-29 17:19
63

1947年土地改革从哪开始?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后,各解放区为贯彻会议精神,从各级党、政、军机关抽调大批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开展工作。1947年11月至12月,一个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很快在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华东等老解放区,东北等半老解放区,以及鄂豫皖、豫皖苏、豫陕鄂、江汉、桐柏等新解放区广泛开展起来。

中国进行了几次土地改革?

4次


一:进行土地改革。作用: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促进了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三: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作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阻碍了农业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四: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07年全面启动,2009年完成,2013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类别情况正式与公众见面。

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二次土地调查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以及正在有序铺开的城乡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有重大的基础意义。

土地是温饱所系、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土地管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关系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特殊作用、严把土地“闸门”的基础。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了建设用地、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未利用地数量和分布,掌握城镇、村庄以及独立工矿区内部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以及农村宅基地等各行业用地结构、数量和分布,为制订土地政策、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前提。

土地改革时间-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

二次土地调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生活保障。我国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并呈不断下降趋势。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了全国耕地的数量、分布,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了前提,也是监督、考核各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的依据。

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在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同时,全面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成为明确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的过程。特别是为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改革城乡土地利用制度,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和技术基础。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