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爱的捆绑(爱的捆绑岩井俊二)
春工图电影叫什么名字?
岩井俊二1994年导演的《爱的捆绑》
电影流派详细介绍?
有关电影的分类
电影,是一门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所以,学习电影的分类绝对是我们学习电影的第一条钥匙。好好把握这条钥匙,无论是对学习电影艺术,创作剧本,拍摄电影,或是欣赏电影,都有很深层的意义。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现在简单向大家介绍现今最主流的分类。
我补充一下岩井俊二吧。
岩井俊二(Shunji Iwai)
1963年1月24日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从小爱好广泛的岩井俊二学生时代已经爱上电影、美术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1987年从横滨国立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日本的电视行业。
此后的几年中,岩井俊二一直从事MTV、广告以及有限电视节目的导演工作。这阶段所拍摄的大量的MTV和广告对他日后电影的影象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93年岩井俊二为富士电视台的《IF……》系列节目拍摄了儿童题材的电视短片《烟花》,受到了普遍好评。
由于岩井俊二出色的编导才能,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破例把他评为当年的最佳新人电影导演。而1994年岩井俊二的电视短片《爱的捆绑》继续好评如潮,不但被制作成电影发行,还赢取了1995年柏林电影节的NETPAC奖。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
《情书》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国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影响很快就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现在,这部美丽动人的《情书》不但成为众多亚洲影迷心中的最爱,更被众多影评人视为日本新电影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紧接着的1996年也是岩井俊二创作颇丰的一年。
首先,他以反映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短片《梦旅人》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记者评审委员会奖。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把自己的第二部小说《燕尾蝶》搬上银幕。深刻的主题、复杂的故事情节、五百万美圆的巨额投资以及众多明星的加盟使得《燕尾蝶》成为岩井俊二至今为止最具震撼力的影片。
个人主页:
作品集:
1992 《鬼汤》Ghost Soap
1993 《烟花》Fireworks(Uchiage hanabi)
主演: 山崎裕太 奥菜惠 反田孝幸
1993 《无名地带(人鱼传说)》Fried Dragon Fish
主演:芳本美代子 浅野忠信
片长: 50分钟
1994 《爱的捆绑》undo
日本富士电视1994年出品
主演:丰川悦司 山口智子
1995《情书》Love Letter
主演:中山美穗Miho Nakayama -渡边博子/藤井树
丰川悦司Etsushi Toyokawa - 秋叶茂
柏原崇Takashi Kashiwabara -少年藤井树(男)
酒井美纪Miki Sakai - 少年藤井树(女)
类型:剧情/浪漫
片长:117分钟
发行:日本ヘラルド映画
上映日期:1995年3月25日
1996《梦旅人》PiCNiC
主演:卓娜Chara 浅野忠信 桥爪浩一
1996 《燕尾蝶》Swallowtail Butterfly
燕尾蝶制作委员会/Rockwell Eyes有限公司1996年联合出品
编导:岩井俊二
主演:三上博史
卓娜
Chara
伊藤步
渡步笃郎
江口洋介
许志安
山口智子
1998 《四月物语》April Story
主演:松隆子
田边诚一
石井龙也
江口洋介
摄影:篠田升
片长:67分钟
上映日期:1998年3月14日
2001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ALL ABOUT LILY CHOU-CHOU
导演/编剧:岩井俊二Shunji Iwai
摄影:条田升Noboru Shinoda
音乐:小林武史Takeshi Kobayashi
主演:忍成修吾Oshinari Syuugo
伊藤步Ho Itoo
首映:2001年10月6日
片长:146分钟
2002 ARITA 收录于《果酱短片集》Jam Films
主演:?谀┝棺?
2004 《花与爱丽丝》 Hana & Alice
主演:铃木杏Anne Suzuki 苍井优 相田翔子 阿部宽 郭智博 广末凉子
类型:爱情文艺
级别:R级(恐怖 )
发行:东宝
映期:2004年3月13日
很喜欢他。
IMDB(著名英文电影网站)的分类:
Action:就是动作片啦,我们接触的最多的电影之一。其实很多电影里都有动作片的要素。
Adventure:这个类型按字面很难解释,如个人传记(传奇)类电影(如阿甘正传)就属于这个类型,还有对某一个对探险事件的描述式电影(深渊)也属于这种类型。
Animation:很好理解,动画片。
Comedy:喜剧片。
Crime:这在美国电影里可称得上是一个大的流派,而且颇受欢迎。如教父系列,失忆(Memento),低俗小说等。
Documentary:纪录片。
Drama:就是所谓的文艺片。
几乎所有稍有内涵的电影都可称为文艺片。
Family:更像是一个副类。它常常跟在动画片,喜剧片之后。适合孩子观看。
Fantasy:这个好像是我们的神话剧,但并非科幻。代表作有指环王。
Film-Noir:黑色电影吧?我有一些希区柯克的电影是属于这个类型的。
Horror:恐怖片。
Musical:音乐剧。如红磨坊,音乐之声等。
Mystery:如本能,非常嫌疑犯,失忆。
Romance:浪漫的爱情电影。
Sci-Fi:科幻电影。
Thriller:惊栗片。不同于恐怖片,以紧张的情节,气氛为特色。
War:大家应该知道战争片和动作片的区别吧。
Western:西部片。美国特色。
Adult:成人电影。
Short:电影短片。
也有另外一个比较复杂的分类方法:
1 纪录片-风光/地理/旅游
2 纪录片-民俗/社群/人类学
3 纪录片-科教/科普
4 纪录片-新闻/事件/体育
5 纪录片-历史
6 纪录片-历史-战争
7 纪录片-历史-人物传记
8 纪录片-战争宣传/煽动
9 纪录片-艺术/实验作品
10 动画片-二维
11 动画片-三维
12 类型片-动作
13 类型片-科幻
14 类型片-犯罪
15 类型片-恐怖
16 类型片-战争
17 类型片-灾难
18 类型片-成人/色情
19 类型片-音乐剧/歌舞剧
20 类型片-奇幻
22 类型片-西部
23 类型片-黑帮/警匪
24 类型片-青春
25 类型片-爱情
26 类型片-惊险
27 类型片-武侠/功夫
28 动画片-艺术/实验作品
29 类型片-侦探/推理
30 类型片-家庭/伦理
31 动画片-逐格动画
32 类型片-喜剧
33 类型片-公路
34 类型片-间谍
35 纪录片-自然界
36 短片-艺术/实验作品
37 短片-预告片
38 短片-广告
39 短片-音乐
40 类型片-社会揭露
41 类型片-荒诞/黑色幽默
42 类型片-贺岁片
43 类型片-革命教育
44 动画片-水墨
45 动画片-剪纸
46 动画片-木偶
47 类型片-冒险
49 类型片-话剧/戏曲
50 电影流派-德国-表现主义
51 电影流派-形式主义
52 电影流派-印象主义
53 电影流派-超现实主义
54 电影流派-新写实主义
55 电影流派-法国-新浪潮
56 电影流派-真实电影
57 电影流派-第三电影
58 电影流派-巴西-新电影
59 电影流派-德国-新电影
60 电影流派-直接电影
61 电影流派-中国-第五代
62 电影流派-中国-第六代
还有一些技巧性电影类别:
白昼电影:能在光线明亮条件下放映的电影。
这种电影白天也可在露天放映。放映时须在银幕前装设暗框,以使画面具有足够的亮度与反差。白昼电影改变了电影必须在暗室放映的限制,扩大了电影的放映范围。
彩色影片:在银幕上能够还原被摄体自然色彩的影片。一般用彩色多层胶片制作。先用彩色底片拍摄成原底片,再用彩色多层正片通过底-正片工艺印制成彩色拷贝;也可用染印法工艺以黑白接受片为原材料,印制成彩色拷贝。
黑白影片:以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感光胶片拍摄的影片。影片以黑白之间的不同层次与明暗对比表现景物色调。早期电影多为黑白影片。
多银幕电影:以特制放映机在多块银幕上同时映出不同画面的电影。观众在观看主要画面的同时,还能在其他银幕上看到有关细节。
多银幕电影可以丰富影片内容,加深观众对影片的感受和理解。
电影分类
No。1
界上的电影究竟有多少种?这是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以我们作观众的人来看,可以简单到只有“故事片”和“纪录片”之分就行了。但是对于卖电影的人,也就是电影发行商来说,名堂就多了。
我们常常会在电影院门口看到把某某影片标为“动作片”、“警匪片”、“文艺片”等等,以招徕观众。我们看得多了,也自然就照这个样子把电影分起类来,按各种类型的片子来选自己的喜好,比如男的爱选动作片,女的爱选文艺片。
而对于研究电影的人来说,电影分类可以有很多种。
从电影发展史上,可以有无声片、有声片之分,看当年的无声片(也称默片)也是件蛮有趣的事,演员的动作表情都极夸张生动,就是张嘴说不出话。到了情节实在无法交待清的时候,就干脆出一段字幕,字幕夹在上下的动作情节当中,也觉得挺和谐。从电影的技术发展史上,还可以有黑白片和彩色片之分,在我小的时候电影大多是黑白的,看惯了黑白片也不觉得它的色彩单调。
反而是后来有人把一些黑白老片子重新拍一遍,成了彩色片,我们都觉得没有当年的黑白片好看。在70年代末有一部片子叫《小花》,专门利用了彩色和黑白片的相互对比来强化效果,凡是主人公小花的悲惨回忆都用黑白片,凡是美好的现实都用彩色片。片子一出来,真把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看呆了,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拍哪!——虽然到今天看来,这只是电影拍摄中的一个很简单的技巧。
当然,从技术上说,还有普通银幕片与宽银幕片之分,普通声与立体声之分,普通银幕与超大银幕、环幕影院、球幕影院之分。在国外现在还有一种“动感影院”,看电影的时候人坐在一张特制的椅子上,系上安全带。随着电影银幕上映出的极逼真具有立体效果的比如人冲向山谷的镜头,椅子也会向前倾或猛烈震动,加上多声道高保真声音配合,极有刺激效果,放映时电影院里全是孩子们的尖叫声。
下面我们重点谈谈根据电影内容分的类,即类型片。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最卖座的影片,也就是看的人最多的影片,绝大多数都是类型片。
什么是类型片?这是好莱坞的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它是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也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
美国人为类型片共列出过75种类型,其中,在故事片的项目下,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在非故事片名下则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教片、风光片等。
电影的分类
系列片:
指内容具有连续性,多集成部、构成系列的影片。
系列影片每集自成起 ,相对独立,又环环紧扣,彼此关联、首尾呼应,矛盾冲突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层层叠进、造成悬念。主要演员或重要角色一般贯穿始终,以便给观众造成完整连贯的印象。系列影片不论集数多寡,其片名是同一的,但每集也可另加标题。另有一些多集片,每集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与前后集毫无关系,只赖主角贯串全片,这类影片也被成为系列片,如日本系列影片,如日本系列影片《寅次郎的故事》,美国系列影片等。
喜剧片:
以笑激发观众爱憎的影片。常用不同含义的笑声,鞭笞社会上一切丑恶落后现象,歌颂显示生活中米好进步事物,能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启示和教育。多以巧妙的结构,夸张的手法,轻松风趣的情节和幽默诙谐的语言,着重刻画喜剧性人物的独特性格。
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歌颂性喜剧和和讽刺性戏剧。如《假凤虚凰》、《今天我休息》和台湾影片《稻草人》等。
西部片:
以开拓时期的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的影片。美国早期电影盛行的电影样式。多描写19世纪白人向西部拓展疆土,掠夺和屠杀印底安人以及当时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颂扬拓荒精神。
20年代的西部片故事情节单调,宣扬善恶因果报应,常见的内容为美人遇难,英雄相救,大打出手,有情人终成眷属等。影片主任公都是富于正义感的戴宽沿帽,穿花衬衫牛仔裤,腰插双枪的牛仔。第一次大战后,由詹姆斯。克鲁兹(James Cruzw,1884---1942)导演的《篷车》和约翰。
福特(John Ford,1895---1973)导演的《关山飞渡》等影片问世,把西部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到新的水平。但多数西部片仍是迎合观众口味的粗糙之作。后来意大利也摄制一种类似的西部片,因意大利人喜食通心面条,故被称为面条西部片。
音乐片:
以音乐生活为题材或音乐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影片。一般以音乐家、歌唱家和乐师的事迹为描写对象。音乐片中的音乐作为主要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由影片中的人物表现出来,绝大部分都是非阐释性的。电影史上最早的音乐片是美国华纳影片公司1927年摄制的《爵士歌王》。
译制片:
又称"翻译片"。把原版影片(多为外国影片)的对白或解说,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重新配音复制影片。制作时,先将原版影片的对白译成另一种需要的语言;再由配音演员按照原版片画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逼真的语调、口型,录成一条对白声带;然后与原版片的音乐、音响效果声带混录成为一条完整的译制声带,用以印制供放映用的拷贝。
将本国影片从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译成另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的影片,也称译制片。
间谍片:
以刺探和攫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情报的间谍活动为题材的影片。多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真实间谍时间编写,或以真实事件为线索进行虚构。早期的间谍片一般都与战争事件有密切关系,突出渲染间谍和反间谍人员机智勇敢,克敌制胜的英雄主义精神。
灾难片:
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一般渲染惊心动魄的灾难,以刺激观众的恐怖感,也有的表现摆脱灾难的方法,战胜或躲避灾难的智慧,或宣扬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灾难片已有很久历史,70年代摄制尤多。
战争片:
亦称为"军事片"。
以战争史上重大军事行动为题材的影片,多歌颂杰出的军事统帅,著名将领和军事家的战功和业绩。较常见战争片有两种类型,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战争事件、战役过程和战斗场面的描写,这种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如美国影片《巴顿将军》。另一种以反映战争事件为主,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形象地阐释某一重大军事行动,军事思想、军事原则和战略战术。
60年代以来,苏联和西方国家摄制的战争片中,出现了探索人与战争关系的描写,在放映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同时,如实地描写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心灵创伤。
侦探片:
以侦探为中心人物,以刑事案件的发生、侦破为故事线索的影片。多描写侦探运用智慧、胆略和侦察技巧,协助警察当局和司法机关侦破疑难案件。
一般都具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和强烈的悬念。侦探片的兴起与19世纪末欧美盛行的侦探小说有密切的关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摄制的大量侦探片,多根据畅销的侦探小说改编。侦探片是电影史上较早出现的影片样式,早在电影成为艺术之前,美国比沃夫制片公司就摄制了有格里菲斯(David Waik Griffith,1875---1948)导演的最早的侦探片《指纹破案》。
20年代末中国曾摄制许多侦探片,多属娱乐消遣之作。
。
岩井俊二,的主要作品,与特点?
岩井俊二影视作品年表 1991年 《无名的孩子》 《来杀人的男人》 1992年 《鬼汤》《OMELETTE》 《蟹肉罐》《MARIA》 《一个夏至的故事》 1993年 《烟花》《无名地带》 《雪的国王》 岩井俊二历年电影海报(17张) 1994年 《爱的捆绑》《梦旅人》 《疯狂的爱》 1995年 《情书》 1996年 《燕尾蝶》《月亮骑士》 1997年 《空之镜》 1998年 《四月物语》 1999年 《想从另一个透视观看烟火的孩子们》 2000年 参演《式日》 2001年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又名“青春电幻物语”) 2002年 《ARITA短片》 2004年 《花与爱丽丝》 2006年 《虹之女神》[岩井担任制作人] 《市川昆物语》 2008年 《纽约,我爱你》 担任导演 编剧 2009年 《华莱士人鱼》 2009年 《Halfway》[现场事务和影片剪辑]《纽约,我爱你》剧照(20张) 2010年 《Bandage》[担任编剧] 2010年1月16号上映 2011年 《吸血鬼》[担任导演] 2011年2月在柏林电影节上进行展映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的相当一段时间中,日本电影一直处于后黑泽明时代,电影界鲜有名作问世,这个时期日本电影基本处于真空状态。而跨入90年代,日本电影明显开始复苏,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启、筱田正浩等老一辈导演继续有佳作问世外,新一代电影导演开始展露头脚。在新一代导演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北野武、岩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些新电影运动的先锋将。而在这些人之中,岩井俊二更以他那清新独特,诗一样的电影特征为青年人所深深喜欢,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岩井热”。 岩井俊二,1963年1月23日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1987年从横滨国立大学油画专业毕业。岩井俊二幼年时已经对电影艺术情有独中,而且对美术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自然而然的他选择进入了日本的电视行业。此后,岩井俊二便一直从事MTV、广告以及有限电视节目的导演工作。而这个阶段他所拍摄的大量的MTV和广告以及电视方面的运作对他日后进行电影导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从《不认识的女儿》到《玛丽亚》,从《夏至物语》到《精神异常者的爱情》,在岩井的这些早期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他日后影像风格的影子。他所选取的题材都十分接近于现代人的精神与情感实质,叙事结构上如同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而镜头运动又显得清新灵动。 1993年岩井俊二为富士电视台的《IF……》系列节目拍摄了儿童题材的电视短片《烟花》,受到了普遍好评。由于岩井俊二出色的编导才能,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破例把他评为当年的最佳新人电影导演,这是日本电影导演协会首次把该奖项颁给一位拍摄电视作品的导演。而1994年岩井俊二的电视短片《爱的捆绑》继续好评如潮,不但被制作成电影发行,还赢取了1995年柏林电影节的NETPAC奖。这两部影片在岩井的作品序列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们不仅为岩井俊二赢得日后在电影界打拼的资本,更是将他个人的影像书写推向了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情书》首先在日本国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影响很快就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更被众多影评人视为日本新电影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紧接着的1996年也是岩井俊二创作颇丰的一年。首先,他以反映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梦旅人》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记者评审委员会奖,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把自己的第二部小说《燕尾蝶》搬上银幕。自此,岩井俊二个人影像风格已经基本树立,完成了他从一个导演到一位电影作者的蜕变。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是他对人的心灵的无穷探索。在他的第一部剧场电影《情书》中,岩井描述了一段看似简单唯美的爱情故事,但因为岩井利用了两个名子相同的一对青年男女作为这段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而给影片赋于了精神分析层面上的那种关于镜像的表述。到了《梦旅人》中,岩井更是将他的笔触直接延伸到现代人的心灵深入,利用三个看似在精神上有问题的青年人,深刻剖析了都市人的情感与心理缺憾。除了《燕尾蝶》中的故事情节略显复杂外,岩井的电影作品都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外核,这似乎也成了他在叙事上的一种风格标签。岩井并不关注叙事中的戏剧性与复杂性,在叙事结构中并没有那种大开大阂,他更多的是在利用细节性的描述来突出人物内心细腻的心理与情感变化。这种细节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有人物的动作语言,有人物的造型设计,有恰如其氛的配乐,有镜头与影调的变换。在《梦旅人》中,可可的人物造型就极富预言性,她身着一袭黑衣,披着一个黑羽毛的披肩,手执一把黑色的破雨伞,俨然一副童话中黑天使的打扮。黑色寓意了可可的幽暗心里,羽毛则彰示出她对自由独立的渴望,而那把破旧的黑雨伞更是突出了她心理中的百孔千疮。这样的人物造型设计不仅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且让人印象深刻。 再如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葱绿的色调,摇曳的镜头,朦胧的光线,无不凸显出青春岁月的那种彷徨与迷茫。青春的故事我们看过很多,从《风柜来的人》到《十七岁的单车》,从《四百击》到《坏孩子的天空》,但似乎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可以像岩井那样,将那种青春的火热给掩隐在看似平淡而又眩目的影像之下,也没有一部电影可以像岩井那样将青春岁月装典的那样色彩斑澜美仑美奂。这种精致几乎是在《四月物语》时达到了极致。《四月物语》讲述的似乎已经很难称得上是一个故事。一个女大学生因为心仪已久的一个学长而来到武藏野大学,她每天的生活平淡无奇,而有一天她突然在一个小书店中见到了那个学长,学长也认出了她。这个故事简单到完全不必用一部电影的长度来讲述,然而,岩井却用他独自的散文似叙述,将一个女孩子的那种青涩的,纯洁的,唯美的情愫淋漓尽致地挥洒了出来。开场时的那场樱花雨,给我充分奠定了一个相信所有童话的基调;女孩在班中的第一次发言,让我们直触到女孩的性格深入;结尾处的那场大雨,让我们欣慰地看到女孩原本暗生的情愫已经开始发芽成长。在我们状似看不到情节线铺陈转折的同时,我们已经跟随着岩井的镜头,迈入到女孩的精神世界中,和她一起经历了一段甜蜜温暖地心路历程。 岩井俊二这种充满着个人化的影像叙述,总是让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辨认出他的作品。他不但继承发展了日本电影画面优美、色彩清新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西方现代电影等多种因素,加入了跟拍、镜头摇移等多种新的拍摄手法,这使得他的影片更能反映出现代人摇曳徘徊的精神特质。岩井俊二不仅自小热爱绘画,在大学中主修的专业也是油画。他不仅亲自绘制自己电影的分镜头脚本,并将《情书》、《燕尾蝶》等电影作品制成漫画。这些都使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中画面及构图的十分讲究,人物造型细致入微。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岩井的每部作品都有着一种色彩象征。《情书》中的白色,《梦旅人》中的绿色与蓝色,《燕尾蝶》中的黑色,《四月物语》与《花与爱丽丝》中的粉色等等,他从不吝啬对于色彩的运用,并将色彩融入于整个影调结构之中,充分反映出影片中人物的某种精神倾向。 不仅如此,岩井俊二在音乐和文学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例如电影《四月物语》中的吉他与钢琴配乐,都是他亲自创作演奏的,这让影片在音画结合上显得更加完美。而电影《情书》和《燕尾蝶》则都是由他自己先创作完成小说稿,再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剧本最终搬上了银幕。事实上,作为电影导演的岩井俊二完全可以称为一名文字作家,他已出版了《情书》、《燕尾蝶》、《华莱士的人鱼》三本小说以及《垃圾筐里的戏剧》、《现在和那时的岩井俊二》两本散文随笔。这种深厚的文学功力让他的电影充满了现代派小说的气质,意识流般的讲述,碎片式的结构,无不让他的电影更接近于现代人的精神实质。岩井俊二的多才多艺,让他更切合所谓的“电影作者”的称号,因为无论剧本,音乐,画面等众多电影元素他都能进行统一完整的操控,不仅能达到电影作者所要求的编导合一,甚至将编导音美等有机的结合到自身。所以,我们在岩井的电影作品中看到的是那种精致的完美,是那种密不可分的契合与圆满。岩井俊二用他极具风格化的影像特征,用他对青春岁月的独特感受,用他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个人化体悟,谱写出一部部如同童话寓言般的电影诗篇。
爱是自己内心付出语录?
只要他幸福,我愿意为他做一切,不求回报,就是简单地想让他开心。
我不愿意以爱之名,施行爱的捆绑。“如果你爱我,你就明白我真正想要啥。你不给我买,就是不爱我……”。这个不是无怨无悔地付出,而是直接了当地索要,谁都不愿意被强迫着去表达爱。
真正的爱,是只要我有,全给你,无怨无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