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蒙古包的特点,蒙古包的特点是什么
内蒙古蒙古包的特点?
易拆易装,便于搬迁,适合游牧民族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1、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
2、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过去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壮观。
3、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的结构特点?
结构简单、牢固无比、相比土木建筑更具有抗风与抗震的功能。
在辽阔的草原上,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蒙古包结构简单、牢固无比、相比土木建筑更具有抗风与抗震的功能,拆卸容易,塔建方便,重量较经,又可分为几个部分,所以运载也十分省力,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传统建筑工艺。
蒙古包的是怎样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蒙古包其实就是帐篷,和过去蒙古族的游牧生活有关,利于移动!内蒙古是牧区,过去称游牧民族,蒙古包便于安装拆卸,与逐水草游牧相适应;移动是为了保护草场不被吃光光,换了草牛羊也长的好 。
蒙古包什么地方合适用?
蒙古包在河边旷野等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合适用。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传统民居形式,蒙古包呈圆形,易拆卸,能够抵御刮风下雨和风雪严寒,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经常迁徙的特点而使用的,适合使用蒙古包的地点必须比较平坦,周边比较开阔,大多在草原旷野上,河边等地,现在牧民们几乎已经不再住蒙古包,都已经实现了定居,蒙古包大多数只出现在旅游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