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定律)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定律有顺序吗
什么是桑代克心理学核心?
桑代克(Thorndike)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致力于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领域研究的先驱。桑代克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牧师家庭。、他生性害羞、孤独,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乐趣,也特别有学习的天赋。他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他早年在詹姆士指导下从事动物学习的研究,后来将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诸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他摆脱单纯内省和思辨,采用严格的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科学心理学从此开端。桑代克也因此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书目包括507项,其中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桑代克的代表作主要有:《教育心理学》(1903)、《智力测验》(1926)、《成人的学习》(1931)、《人类的学习》(1931)以及与其学生盖茨合著的《教育之基本原理》(1932)。他在美国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联结”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起初,桑代克用小鸡作实验,训练它们走用书隔起来的迷津。以后,他又用猫和狗作被试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迷箱,进行动物学习的研究。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并把这种看法照搬到人类的学习。英国的联想心理学早已提出过关于联结的概念(最早见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机能主义的观点,以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代替了观念的联合。
桑代克根据自己对学习的实验研究,并总结以往有关教育心理学的探索,开始确立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及其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把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确定为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它由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别差异三部分组成。桑代克把行为分为先天的反应趋势(本能)和习得的反应趋势(习惯)两类。他重视本能,视之为一切行为的基石。本能的特点是不学而能,是先天的联结,而习惯是后天的联结。桑代克指出,人性只是为教育提供了出发点,教育的真正任务是根据人的需要来逐渐改变人性。因此,他重视研究人的学习的规律。
学习心理学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部分。他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形成后天习得的联结的过程,并提出了他的尝试错误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的三个定律。他用猫进行的实验研究最为出名。他把饿猫放在迷箱里,食物放在箱子外面作为逃脱的奖赏。猫为了打开门就必须去拉一根杠杆或一条链子。在饥饿的驱使下,猫不断地进行尝试与错误学习,最终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什么1913年将其扩展为人的本性标志着?
1903年, 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而产生,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基础。
爱德华·李·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桑代克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吗?
桑代克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还有利托叉诺、沛•西能。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创立了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效果律的行为法则?
桑代克的效果律的行为法则有
1、在对相同环境做出的几种反应中,那些能引起满意的反应,将更有可能再次发生
2、令人满意的、受到鼓励的行为结果将增加先前行为的力度,并增加未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强化原则”
3、那些随后能引起不满意的反应,将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4、不理想的或受到惩罚的行为结果将减少先前行为的力度,并减少未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惩罚原则”
5、如果行为之后没有任何后果,即既没有正性的也没有负性的事后结果,在若干时间后,这种行为将会逐渐消失,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消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