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什么意思,内圣外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内圣外王的意思,什么叫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内圣外王”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庄子·天下篇》。庄子说:”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白话翻译就是:天下研究学术的人很多很多,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而且达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境界。那么,古时候所说的有关天道的规律,果真又存在哪里呢?回答是:“无处不在。”如果再问:“自然赋予的灵妙从何处降临?人们所拥有的睿智又从哪里产生?”回答是“玄圣有他诞生的原因,圣王也有他出现的根由,因为他们全都源于宇宙万物本体混一的道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內圣外王虽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提出,内圣外王的统一也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提出的一种统治理念,也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君主必须在精神上具备高度的德行和修养,成为“内圣”之人,在管理国家和国民时必须严格遵循礼法,确保社会秩序,成为“外王”之主。
“内圣”主要指君主必须有德行、修养和才能,在思想、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高度的道德水平和领导力。"外王"则强调君主在管理国家和统治民众时必须严格遵循礼法,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治理水平,以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内圣外王”理念的提出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来兴起的儒家思想和统治理念的重要基础,被奉为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同时,“内圣外王”理念也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义利并举,内圣外王是什么意思?
“义利并举”就是行为既符合正义,又对人对己都有利。(类似于现在的双赢)
“内圣外王”指本身要有圣人的修养,外在表现则是以王道行事。
都是儒家理想中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论。前一个适用于所有的人,后一个只适用于帝王
例:雇佣灾民工作就是义利并举的行为;李世民、朱棣、西奥多·罗斯福(那个发动美西战争的,不是二战的)和哈利·杜鲁门这种,基本达到内圣外王
王阳明内圣外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
“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其中,“内圣”指个人修养,具体来说,是指人的独立人格,这是王阳明认为的“人之为人必要有的独立人格”,恰如孔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而“外王”则是指匡世济民,建功立业。这个理念要求个人的品德和行为都要达到圣人的标准,同时以王者的智慧和仁爱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阳明心学创始人,他的一生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他主张自尊无畏的人生态度和内圣外王的人生目的。他认为,内圣是基础,是人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修养;外王则是将内在的道德品质转化为外在的社会效益,即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服务社会,贡献于国家。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内圣外王”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它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其次,它倡导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服务社会,这为我们指明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