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端午节来历的故事-端午节来历的故事传说

2025-07-16 07:10
永不磨
24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端午节来历的故事-端午节来历的故事传说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有屈原投江、粽子神话等。

屈原投江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楚国政治腐败,屈原作为楚国大臣对此深感不满,但国王不听劝告,屈原只好离开楚国。

后来,楚国被外敌入侵,屈原又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只好在汨罗江畔自杀,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心。

粽子神话则是关于屈原自杀后,当地百姓为了避免鱼虾等水生灵感染屈原遗体,就用粽叶包裹米和肉等食材,丢进江中,希望水生灵会吃粽子而不碰屈原的遗体。

从此,每年端午节,人们就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总之,这些传说都流传很久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端午节时重要的纪念活动。

端午节由来的传说?

       端午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纪念屈原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最著名的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因其忠诚和高尚的品质而深受人民爱戴。然而,由于宫廷的阴谋和诽谤,他被流放。屈原在流放中创作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据传,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侵略的消息后,悲痛欲绝,投汨罗江自尽。

当地百姓得知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后,非常悲痛,纷纷划船出江寻找他的遗体。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人们在江中投放了粽子(用竹叶包裹的糯米食品)和其他食物。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这些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端午节庆祝方式。

端午节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还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2009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节日。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