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齐国是谁的封地_齐国是谁的封地简介
西汉齐国封地有多大?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二月,派张良去齐地立韩信为齐王。垓下之战前,韩信按兵不动,在得汉王刘邦许之陈以东至海以广齐地后方出兵垓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汉高祖刘邦夺韩信军权,徙其为楚王。齐地为汉郡,共四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正月甲子日,汉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是为齐悼惠王,王齐地七十余座城。都城临淄。齐国成为东部第一大国,是汉初重要的封建王国。汉惠帝时期,割城阳郡与吕后之女鲁元公主为汤沐邑。高后二年(前186年),又割济南郡为吕国以封高后之侄吕台。高后八年(前180年),再割琅琊郡以封宗室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
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
B, 周的国姓是姬,姜子牙姓姜,所以不是周天子亲属; 其先祖伯夷帮助大禹治水很有功劳,受封在吕国,他就算是现代贵族,但不是受封的原由; 姜尚家世显赫,但其出身却低微。
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提到他遇周文王之前曾经做过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贩,所以不是部落首领。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所以B是正确的
姜子牙为什么不愿意去齐国封地?
因为周朝建国时,齐国还是偏远蛮荒之地,所以姜子牙不愿意去。虽然不愿意但也不能不要封地,最后还是去了。姜子牙到齐国后,改革政治制度,顺应当地的习俗,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于是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很强与西周分封有什么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一直都是强国,但鲁国在此期间一直都不是强国!关于二者与西周的关系,还要从周武王创立西周之始讲起!
武王伐纣成功后,将天下分封为53个诸侯国,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中鲁国和齐国是级别最高的两个侯爵国,第一代君主分别为周公旦,以及我们所熟知的姜太公。
周公旦何许人也,系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亲弟弟。辅佐文王、武王两代伐纣成功,又受武王托孤之任,先后平定管蔡治乱、制定礼乐教化以安民,及成王长大后又还政于他,开创了“成康盛世”,是大功劳于天下,故得到的分封肯定是最大的;姜太公是武王伐纣成功的第一功臣,自然而然也差不了!
至于为何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不断走强而鲁国不断衰落,有以下因素。
其一,政治、制度因素:鲁国始于周公,传至34代顷公,始终被周朝这套礼乐制度所限,且始终因循守旧,奉行王道仁政、秉承的是教化以安民,这套制度在社会安定时期,还能保持国泰民安,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大争之世讲求的是国家综合实力雄厚,故鲁国也就逐渐衰落了;而齐国,自姜太公起的建国制度本就平易近民,后又有齐桓公“尊王攘夷、以正天下”而成就春秋霸业,虽有后来的“田氏代齐”的政治波动,但田氏齐国也逐渐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强国;
其二,地理因素:鲁国在今天的山东南部,南面与楚国、吴越等国接壤,西面是三晋之地,北临齐国,可以说是三战之地,在春秋战国动荡不安的年代,本身就没有太大实力的鲁国,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列国所逐步蚕食,最终传至顷公而被楚考烈王所灭;而齐国在今天的山东北部,周边除了三晋之地,并没有什么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故能长时期不被外战所累,从而能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当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存在诸多因素,比如鲁国从来就没有“齐桓公、齐威王”式的人物,且内部因为争夺君主之位经常动荡!但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至于能给到我们的启发,那就因人而异、因事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