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举成名天下知?
谚语,旧谓一旦发迹,到处扬名。
出处: 《东坡梦》第二折:“我贫僧呵,半生养拙无人识,你一举成名天下知。”
黎汝清《叶秋红》第七章:“等了将近十五分钟,沉寂无声的洞口,说明里边没有活人了,于是ト耀祖命令他的喽啰去占领将使他“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山洞。”“知”也说“润”。
《红楼梦》第一百十九回:“我们二爷中了举人,是丢不了的了!…'一举成名天下闻',如今二爷走到那里,那里就知道的,谁敢不送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什么意思?
出自元代高明《琵琶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做大官、发大财。“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
就是说努力的时候很艰辛,但并不为人所知。等到取得功名的时候,天下人都知道了。
拓展资料:《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即高则诚)创作的一部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此剧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寒窗苦读数十年,一举成名天下知。这话出自哪个典故?
意思:十年的寒窗苦读无人问津,科举考试中举名扬天下。每个成功或是失败总有辛勤地付出,当我们看到他成功的一面时谁又能想到他曾经的辛酸汗水。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原文: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意思: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十年的寒窗苦读无人问津,科举考试中举名扬天下。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扩展资料:
琵琶记的创作背景:
1、高明于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官处州录事、绍兴路判官、庆元路推官等。后辞官隐居于宁波城南二十里的栎社,寓居于沈氏楼中,闭门谢客,埋头于诗词戏曲的创作。《琵琶记》即创作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二十五年(1365年)之间。
2、《琵琶记》就戏剧文体来说是属于宋元南戏的范时,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专名。它最初起源于南方的温州地区,原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据明人祝枝山《猥谈》记载道:“南戏出于算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3、全见旧牒,其时有赵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真女二郎》等。”徐文长的《南词叙录》则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4、可见南戏发源于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之后,经历南宋前期的酝酸,至光宗时(1190-1194年)盛行起来,这符合于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