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和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及意义?
汉使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路上丝绸之路,使西域各国认识到与汉朝通好的重要,从而削弱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力,我开拓和经营西域奠定了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意义?
〉、对功德的意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
第一、 汉武帝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才开始"复事西南夷"
张骞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自己出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而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泽,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此载说明汉武帝是在张骞介绍了道可通大夏后才开始命张骞四道并出,向西南方向发展的。
第二、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后,汉开始与西域诸国友好往来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回汉,带来了乌孙国的使者,"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后,乌孙国使者归国后"其国乃益重汉",两国才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交往。
在以后的一年时间内,张骞在乌孙国所遣持节副使也与西域诸国使者相继归汉,此时,汉才与西域诸才有了正式的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友好的交往。
张骞死后,匈奴闻乌孙国通汉,欲击乌孙,乌孙国君恐惧,才希望与汉联合,于是才"使使献马,愿得尚汉翁主,为昆弟"汉要求乌孙国纳聘后再与乌孙国联姻,从此,两国关系才开始日益密切。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1. 开拓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2. 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3. 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4. 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5. 加速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大意义?
1、意义 (1)开拓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2)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3)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4)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5)加速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2、张骞出使西域简介 汉武帝建元年(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3、出使原因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并且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意再次打仗了。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所以,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本身任务。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4、张骞简介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39年,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中途被匈奴被扣十年,并娶妻生子。公元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