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古代爵位-古代爵位等级排列

2025-10-07 23:38:12
天蓬鱼
7

古代六大爵位?

古代是五大爵位而不是六大爵位

在我国很早之前就出现爵位。《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古代爵位等级排列?

01公爵

其中,公爵的“公”意为正直无私,善于治理百姓,凭着一颗公正的心为天下百姓做主,故称为“公”。

公爵在臣子中地位最高,如周公、召公等,较大一些诸侯国的国君一般都是公爵,如鲁昭公、秦穆公、齐桓公等等。

《周礼》记载:公爵封地为方圆五百里。

02侯爵

《逸周书》记载:侯爵的“侯”意为等待、顺从、迎候,做事依照天道。

较小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为侯爵,如曾侯、蔡侯、虞侯等等。

侯爵朝见天子,需手持玉器信圭,以此提醒“侯”应该尊重天子,谨慎从事。

古代爵位-古代爵位等级排列

03伯爵

伯爵的“伯”意为率百姓顺应天时耕作的长者,或为治理封地辅佐天子。

再小一些的诸侯国国君一般为伯爵,如井伯、荣伯、单伯等等。

“伯”朝见天子手执玉器躬圭,寓意着绝对服从天子。

04子爵

子爵朝见天子时,手持玉器谷璧。

“子”最初为姓氏,源于古老的殷商部落,其后代建立了商朝,子姓成为了国姓。

一些与姬姓疏远的诸侯国,或较小的诸侯国国君为子爵,如楚国、越国、耿国、巴国、邾国、莒国等等。

楚国最初为子爵,曾要求周天子提升爵位而遭到拒绝,于是自封为王爵。

05男爵

男爵朝见天子时,手持玉器蒲璧。

“男”有担当、担任等含义。

可见记载的诸侯国中,惟有许国国君为男爵。

周天子在国家发生战争、迁都等重大事件时,对有功于周王室的低等爵位国君,有晋升爵位的惯例。

古代爵位名称?

简单点说,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建立起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国王以下分别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

古代爵位的排列顺序?

中国古代爵位等级排列是公、侯、伯、子、男。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