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表现

2025-11-21 09:58:50
背立式
28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路线?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一届三中实现的历史性飞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全会提出了什么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4个现代化关键是什么的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表现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指的是:工业的现代化了、农业的现代化、国防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是我们国家战略的目标。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我们中国必须要在二十世纪内,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正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新征程。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马克思“全面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技术的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二是推动世界历史的演变,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就是改变世界的历史过程;三是促进人类社会的解放,当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减少,人的自由时间就会有所增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现代化的原动力。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过程表明科技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引领作用。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自主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支持力量。

当今世界发展主要有几大前沿科学领域,包含宇宙科学、基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非线性科学等。技术是由科学转化而来的,如纳米新材料技术、农业技术、环保技术、电子和信息技术等。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科学技术与社会始终保持着互动,社会的发展也是科学技术社会化的过程。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真理和正义品格,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对于提高生产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武器装备还处于冷兵器时代,根本谈不上抵御西方洋枪洋炮的入侵,国门洞开,百姓遭殃。科学技术,可以说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要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深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营造良好的科学技术发展风尚;将科学技术与改革融合,在改革中促发展;将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与自力更生结合,探索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人民群众中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提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1978年12月全会的新议题是?

1978年12月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此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