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开平碉楼特点,开平碉楼特点有哪些

广西开平最有名的建筑是碉楼对和错?
这个题目是错的,应该是广东开平,广东开平碉楼最有名。
开平碉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鸦片战争以后,开平人开始大批出洋谋生。到了民国,战乱频仍,匪患尤为猖獗,海外华侨回乡建碉楼。
开平碉楼的营造技艺?
碉楼可以说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民间建筑形式,产生于明代后期。这里所说的碉楼,因其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境内,故称“开平碉楼”。清朝初期开始,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开平市洪涝之灾,形成了“四不管”的混乱状况,战事令这种民事关系更为紧张。当地人为了防灾、防盗以及自卫,纷纷建造碉楼式的建筑。

碉楼底部的形式大同小异,按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不管哪种材质,都整合了中国传统乡村的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都体现了近代中西方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007年,“开平碉楼与古村落”被顺利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探索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一种特殊的乡土建筑群,它是集防卫、国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的塔式楼建筑,外形古朴雅致,实用性极强。过去,开平碉楼以其坚固的堡垒保护了无数人的生命,现在,开平碉楼又以其独特的建筑模式,及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技巧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游览独特的开平碉楼,定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与折服。

开平碉楼的历史?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 开平市 境内,是广府建筑之一,是 广府文化 的代表之一 。
自明朝 (1368年——1644年) 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当地人在面对多次洪涝灾害和匪患侵袭时,发现碉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时碉楼逐渐增多。
民国元年 (1912年) 到民国十五年 (1926年) 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 民国十一年 (1922年) 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
此事轰动全开平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在侨居国请人设计好碉楼蓝图,带回家乡建造,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
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
这些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 古希腊 、古罗马及 伊斯兰 等风格多种。
2001年6月25日,开平碉楼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 世界遗产 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关于开平碉楼的历史和有趣的故事?
开平碉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有10多位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建造了这些巨型碉堡。开平碉楼以它独特的柱式结构而闻名,最初用于驻扎军队和使用防御策略,但后来它也成为上官们的应酬所在。这些历史悠久的碉楼也有许多神秘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关于“三阶九层”的传说。根据这个传说,当一个碉楼共有三层时,上层的楼阁便可以分为九个空间;当建筑物有九层时,每一层的楼阁都可以分割成三个空间。因此,由开平碉楼组成的完整建筑结构,可以把它们的空间分割成一共九个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令许多人感到既美丽又神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