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什么时间
1978年以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
1978年以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就是逐渐将原来的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划分成几个人的小组所有,到最后将所在地的全部土地,按所在地当时的全部人口数平均分配了土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个家庭便成了一个生产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承包的土地三十年不变。添人不增地,去人不减地(一人一户除外),这种经济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实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问题,是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核心。
2. 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经营范围、经营权限等问题。
3. 实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农村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贷款方式、贷款利率等问题。
什么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1979年开始,1982年中央正式下文确定。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这一举动表示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国因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完成?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要大面积承包耕地,农民的耕地可以入股,农村集体化道路还要再次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