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淬火是什么意思-淬火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淬火是什么意思啊,请讲通俗一点,太专业我听不懂?
淬火的意思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专业上: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也有根据需要获得贝氏体或保持单相奥氏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淬火是钢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种工艺方法。
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什么意思?
淬火是一种金属加热处理工艺,其含义和过程如下:
1 意思:
淬火是一种将金属加热至超过失硬点( Austenizing Temperature),然后迅速冷却的加工过程。
2 如何产生:
将金属如钢等加热至870~920°C,热成奥氏体(Austenite),然后迅速用水或油进行冷却。这过程叫淬火。
3 用途:
淬火可以起到如下效果:
- 增强金属硬度:变为马氏体(Martensite),改变组织结构,提高硬度。
- 增加韧性:由于淬火时产生残留应力,使金属具有一定韧性。
- 降低加工难度:淬火后可降低金属的可塑性,更易于进一步加工。
4 危险:
不当淬火会造成金属开裂、变形等问题。
淬火好坏主要取决于:
- 选取的淬火温度
- 冷却速度
- 金属种类
通过掌握恰当的淬火温度及冷却速度,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总的来说,淬火是一个通过热处理改变金属组织结构,增强金属性能的热加工工艺。
必要时需合理控制淬火参数,以免造成金属受损。
希望上述信息能解读淬火的含义和过程。
什么是淬火和回火?
资深刀友们都知道刀具制作过程中要经过热处理,也就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这四把火。而这四把火中最重要也是运用最多的,就是淬火和回火。
淬火是使刀具钢更硬的一种方法。先将刀具钢加热到一定温度,这个温度要根据钢材而定,如果实在没有经验可以加热到1050-1090°C之间,然后快速冷却。通过这个过程获得刀钢硬度。
其中的原理很简单。在奥氏体转化过程中,刀钢中的碳化物逐渐溶解,碳和铬析出并分布在钢基体中。当刀钢中有足够数量的碳化物溶解时,通过快速冷却钢材来保持这种状态,也就是淬火。淬火过程中,钢的结构组织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随着微观结构转变,材料将变得更硬和耐磨,但也更脆。

为了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就需要经过回火处理。通常将材料加热至175-350℃,回火约2小时,这样可使硬度达到53-63HRC,并在锐度保持性、耐磨性和韧性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
回火应在淬火后的合理时间内进行,最好在一小时左右进行,以减轻由硬化引起的脆性。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在开始回火之前,应该使刀片冷却至室温,否则马氏体的转变将会中断,削弱硬化结果。
回火的具体温度可以根据刀具的预期用途而定。回火温度越高,材料越软,韧性越高;回火温度越低,材料越硬,脆性越强。
例如,野营刀或生存刀可在350℃的温度下回火,以使其能够承受粗暴的操作而不会断裂;如果是期望刀具有良好锋利性和边缘保持性,则可在175°C下进行回火,以获得最大硬度。
回火温度低于175°C时,虽然会得到极高的硬度,但会导致材料非常脆。同样,也应避免高于350°C的回火温度,因为这会导致脆性和耐腐蚀性降低。另外需要注意,如果经过回火的刀片处在高于回火温度的温度下(例如在研磨过程中),则刀片的性能将受到影响。
正确地进行淬火和回火,将使成品刀片的硬度、韧性和耐腐蚀性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
淬火是哪个年代什么意思?
淬火这个词儿那个年代都有,都使用。淬火的本意是,为了增加钢的硬度,首先将钢铁在炉子里加热的到一定的温度,然后放到冷却液里(一般是水),当高温的钢铁突然遇冷温度骤然降低时,钢材的物理结构和性能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大大提高其硬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