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赤壁之战谁赢了,赤壁之战谁赢了谁输
赤壁之战谁赢了?
毫无疑问,赤壁之战最大的赢家是刘备,最大的输家却不是曹操,而是孙权。
赤壁之战是确定三国鼎立局势的关键战役。

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三年,这十多年时间,曹操在北方夺得了兖州、青州、徐州等地;官渡之战击败了北方势力最大的袁绍;杀吕布、征乌桓、收张绣;关键是“迎”了汉献帝到了许都。
曹操经过一通“骚”操作,将北方基本平定下来,此时的曹操应该是东汉末年各地诸侯里势力最大,实力最强,权力最大的了。曹操不但拥有大汉朝廷名正言顺的权臣身份,更是掌控着北方绝大多数的土地和人口。
如果没有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的失利,曹操统一全国指日可待。
赤壁之战本就不是一场实力平等的对决,荆州牧刘表死后,整个荆州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完全投降了南下的曹魏,曹操率领几十万北方主力到达荆州同时,还得到了荆州十多万精兵强将,特别是蔡瑁率领的荆州水军。
曹操的青州兵和荆州的水军完全有能力横扫离荆州对最近,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的诸侯之一的东吴。
东吴政权对曹操的南征还是非常的恐惧,孙权自己都犹豫不决是否投降曹操,从当时局势来看,东吴能够胜出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至于刘备,当时除了有不到2万兵马外,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根据地了,在曹操眼里,南下荆州,讨伐东吴才是正事儿,攻打刘备也就是顺手的事情,并没有将刘备放在心上。
从实力上来看,刘备甚至都配不上诸侯的称号,最多是个流寇,顶着皇族后裔的流寇。
刘备要想在荆州这个地方捞一把,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要乱起来,必须要让孙权与曹操干起来,这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危险的时刻。
孙权下定决心抗曹并不是因为刘备的游说,更是与诸葛亮游说东吴没有任何关系。东吴要全力抗曹的原因很简单:东吴这块地方并不是姓孙的一个人说了算。东吴的政权格局很具有独特性,孙权的东吴政权其实与东吴地区的门阀贵族有很大的关系,东吴政权更像是股份制公司,孙家不过是大股东而已。
地方门阀贵族们决定一致抗曹,其中意志最为坚决的是东吴的军方势力。而恰好,东吴得到了一个盟友——刘备。
东吴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后,刘备立刻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愿意联合东吴共击曹操。刘备的入伙对孙权来说,最多算是增加了信心,鼓了士气,至少让东吴上下觉得有盟友愿意与东吴共进退。
实话实说孙权根本就没有看上刘备那仨瓜俩枣,刘备的实力太弱,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对刘备来说,他也委屈,老子要不是没有实力,用得着你当主力抗曹。
赤壁之战到底是谁的功劳大?
绝对是周瑜。
首先,曹操大军南下的时候,东吴的士族很多都在劝孙权投降,是周瑜的坚持,才让孙权下决心对抗曹操。
其次,周瑜领军在赤壁和曹军对持,小规模的交锋均是吴军获胜,这才让双方形成对持,曹操开始训练水军。
最后,赤壁的大火还是吴军放的,周瑜率军进攻大破曹操。吴军是主攻部队。
刘备和诸葛在赤壁之战中几乎没啥作用,只是最后瓜分了胜利果实
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的胜利者?
赤壁之战是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奠定下三国鼎立的格局。胜利者是孙刘联军。
淝水之战是指公元383年,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战役,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胜利者是东晋王朝。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还是周瑜?
我来回答,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周瑜。而诸葛亮只是孙刘的联络员而已。正史记载,曹操就是兵士就是因为水土不服,导致的兵败。而火烧赤壁是曹操自己放火伤的战船,防止追兵。
